6月27日,我院于辽宁师范大学黄河路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经纬论坛。我院党委书记梁静、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孙才志、院长王辉等领导以及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出席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我院副院长田深圳主持。经纬论坛的四位报告人分别是杨俊教授,从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管理研究;单良教授,从事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王明达副教授,从事基于生物标志化合物(又称“分子化石”)开展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重建研究;田深圳副教授,从事城市地理学、人居环境等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杨俊教授作以《城市化如何放大全球炎热日暴露:建筑景观差异造成的全球不均衡》为主题的报告,他从“额外高温日暴露(EHDE)”概念着眼,具体分析了量化全球额外高温日暴露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提出了具有最高额外热暴露强度的LCZ类型存在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指出了人口密度最高的LCZ类型于具有最高额外热暴露强度的LCZ类型不匹配的现象。最后,阐述了人口在城市地区密集分布显著放大了城市热岛效应对身体的影响,且在东亚和北美地区十分明显。
单良教授作以《加拿大UBC的教师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他从自身参与教育部教师教育师资出国访学所见所思为抓手,分别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 四个方面简单介绍了加拿大UBC的教育特色,并从基础教育开设理念与目标、课程模式等多个方面介绍了BC省教育模式。
王明达副教授作以《分子化石揭示的青藏高原西部全新世温度变化》为主题的报告。他以“分子化石”概念为切入点,详细剖析了量化青藏高原西部全新世温度变化研究的主要动机与重要意义,提出了用于此项研究的区域选定方案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手段,阐述了班公错全新世温度变化的具体状况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机制,并指明了当前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最后,着重强调了该项研究对于理解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气候演变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田深圳副教授在《人居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与发展》的报告中,深入探讨了“三态”人居环境的核心理念。他从理论融合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三态”人居环境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过程。最后,田教授总结指出,通过理论融合和实践三个阶段的有机结合,可以推动“三态”人居环境的动态融合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研究生积极提问,老师们不仅耐心解答了每一个问题,还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经纬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也进一步完善了我院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地理学长足发展注入活力。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承“经天纬地 笃行明理”的院训,积极推动地理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地理科学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